联系我们
_faiMaterial_000044

全国服务热线

400-885-9528

联系电话

020-87268429

020-85279970

邮箱:gdlvkang@163.com

广州市黄埔区光谱中路11号云升科学园B2栋1502

ICU病房空气净化
ICU病房智能控制
ICU病房方案规划
ICU病房工程案例
ICU病房网络系统

由国家卫生部主编,建设部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颁布的《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对医院重症护理单元(ICU)提出了空气洁净度100,000级(III级洁净辅助用房)的空气净化标准要求。


一 、洁净ICU病房

洁净ICU病房是将空气洁净技术应用于重症加强护理单元(ICU病房),通过采用先进的空气净化处理系统,对病房进行合理的平面布局,建立科学的人、物流程和实施严格的分区管理,达到控制空气质量与环境卫生,防止交叉感染,保护病人与医护人员安全的目的。

空气净化技术以空气电离系统为核心,以通风和净化空调设备为基础,通过室内的空气处理和多级的空气过滤系统,清除存在于病房空气中的微粒和病原微生物,同时对整个ICU病区的空气进行流向控制和循环处理,最终创造一个良好的空气环境。

二、空气品质管理系统的基本装置与主要作用

(一)空气品质管理系统的基本装置

1、空气电离单元—-是空气品质管理系统的核心设备。激活“活性氧气”的氧化作用以抑制空气中有害物质及微生物活性;

2、医用净化空调机组——是空气品质管理系统的基础设备,主要作用是对空气进行过滤、温湿度调节、新风补充等一系列循环处理;

3、回风口——室内污染空气经过回风口被送回净化空气处理机组进行再处理;

4、新风口——系统通过新风口从外界采集新风;

5、送风口——配有高效过滤器,系统通过送风口将洁净空气输送到病房内;

6、排风系统与排风口——将污染空气排出到病房外的专门设施.

7、智能中心控制系统---通过触屏控制界面显示和控制ICU病房内的温度,湿度,压差,风量,电离强度等。

8、各种感应探头----包括VOC感应探头,温度感应探头,风量感应探头,压差感应探头,臭氧感应探头。

9、送排风管道----根据需要选择各种规格和材料的送风和排风管道。

(二)空气品质管理系统的主要作用

1、保证ICU病房空气洁净度

(1)空气电离系统

空气电离系统安装在送风口。空气里的氧分子通过交流电放电原理,被特殊的电离管加载了正电荷和负电荷,并产生磁化效应,因此生成离子化氧原子簇。每个磁化的氧原子团簇由少则十几个、多至六十多个串联在一起的独立的氧原子构成。这些带有极高氧化性的、离子化的双极氧原子团包围了房间内的有害化学气体、挥发性有机物(VOC)、异味气体分子,细菌、霉菌、病毒及可吸收颗粒物(PM10)等,然后使其分解、中和、丧失活性或沉降,达到净化、消毒灭菌的功效,彻底消除掉有毒有害气体。

(2)空气过滤装置

通过位于净化空气处理机组、送风口以及回风口内的多级过滤装置的共同作用,将空气中作为细菌、病毒载体的尘埃粒子阻挡在病房外,使室内的空气始终保持在相应的洁净度状态。

2 、对病区内的空气进行气流流向控制

通过对送风口、回风口与排风口位置的合理设计和对不同区域的送风量,排风量的控制,在不同净化级别房间之间产生气压差,形成压力梯度,使空气从较高压力区域流向较低压力区域,从高洁净区流向低洁净区,形成有组织的气流流动。而在感染病房内,气流则是从医护人员工作区域流向患者病床的。

3、对病区内的空气进行循环处理

净化空气处理系统对病区内的空气进行循环净化处理,室内产生的尘埃随着空气被及时送回净化空气处理系统,并被阻隔在各级过滤器上同时洁净的空气被源源不断地送入病房,使病区内的空气始终保持在良好状态。净化空气处理机组内安装有紫外线灯,可以杀灭附着在过滤器上的致病微生物。

系统循环处理的大致程序:室内空气→回风口(过滤)→空气处理机组(补充新风→风机加压→过滤→温湿度调节)→空气电离→送风口→室内。


ICU病房智能控制

实验室自控系统是采用计算机控制和网络技术,对实验室的通风系统、供气系统给排水系统、空调系统等的机电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自控检测和控制的先进系统。该系统为集散控制系统,主要设备由中央操作站、直接数字控制器(DDC)、传感器及执行器等部分组成,既能实现自动化又可减少能耗。


1、智能通风系统

智能通风系统是指变频与变风量通风控制系统的有机结合,可以对大楼的所有的通风系统及设备进行监控及遥控操作,主要包括:风速传感器、红外线探测器、变风量控制阀、自动控制器面板、操作终端、智能化通风系统管理软件等。特别适用于需要长时间进行实验而无需工作人员在场操作的情况。


2、智能空气质量监测系统

智能空气质量监测系统是指安装智能化管理软件,通过灵敏的气体检测探头,检测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将检测信号送入变风量控制系统和空气净化系统后,控制变频器的频率调节净化系统功率和排风机功率,实现实验大楼净化和排气系统智能化控制。智能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特别适用使用易燃、有毒气体的实验室 ,一旦检测到气体泄露及时启动报警系统并排气,保证人员与环境的安全。


3、智能给排水系统

安装高效、节能、可循环的水处理和资源化关键技术设备,能达到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功效,有缺水报警系统。


4、智能空调系统

暖通空调的智能控制系统具有分程控制、混风控制等多种功能块,能根据外界气候条件而自动调节,按照预先设定的指标对安装在实验室内的温度、湿度所传来的信号进行分析、判断、及时自动打开制冷、加热、去湿等功能。


ICU病房方案规划

(一)ICU应该有特殊的地理位置,设置于方便患者转运、检查和治疗的区域并考虑以下因素:接近主要服务对象病区、手术室、影像学科、化验室和血库等,在横向无法实体现“接近”时,应该考虑可行楼上楼下的纵向“接近”。

(二)ICU开放式病床每床的用房占地面积不少于15M2;每个ICU最少配备一个单间病房,面积不少于18M2。每个ICU中的正压和负压隔离病房的设立,可以根据患者专科来源和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决定,通常配备负压隔离病房1~2间。鼓励在人力资源充足的条件下,多设计单间或分隔式病房。

(三)ICU的基本辅助用房包括医师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工作人员休息室、中央工作站、治疗室、配药室、仪器室、更衣室、清洁室、污废物处理室、值班室、盥洗室等。有条件的ICU可配置其他辅助用房,包括示教室、家属接待室、实验室、营养准备室等。辅助用房面积与病房面积之比应达到1.5:1以上。

(四)ICU的整体布局应该使放置病床的医疗区域、医疗辅助用房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和医务人员生活辅助用房区域等有相对的独立性,以减少彼此之间的互相干扰并有利于感染的控制

(五)ICU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有条件者最好装配气流方向从上到下的空气净化系统,能独立控制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医疗区域内的温度应维持在(24±1.5)℃左右。每个单间的空气调节系统应该独立控制。安装足够的感应式洗手设施和手部消毒装置,单间每床1套,开放式病床至少每2床1套。

(六)ICU要有合理的包括人员流动和物流在内的医疗流向,最好通过不同的进出通道实现,以最大限度减少各种干扰和交叉感染。

(七)ICU病房建筑装饰必须遵循不产尘、不积尘、耐腐蚀、防潮防霉、防静电、容易清洁和符合防火要求的总原则。

(八)ICU的设计要求应该提供医护人员便利的观察条件和在必要时尽快接触病人的通道。

(九)除了患者的呼叫信号、监护仪器的报警声外,电话铃声、打印机等仪器发出的声音等均属于ICU的噪音。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这些声音应尽可能减少到最小的水平。根据国际噪音协会的建议,ICU白天的噪音最好不要超过45分贝(A),傍晚40分贝(A),夜晚20分贝(A)。地面覆盖物、墙壁和天花板应该尽量采用高吸音的建筑材料。

(十)ICU应建立完善的通讯系统、网络与临床信息管理系统、广播系统。


上一页 1 2 下一页